2017年1月20日 星期五

糖尿病前期與預防糖尿病

血漿葡萄糖超過正常範圍,但還未達到糖尿病,稱為「糖尿病高風險群(increased risk for diabetes)或稱糖尿病前期(prediabetes),可以分類為葡萄糖失耐(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空腹血糖偏高(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及糖化血色素(HbA1c)介於5.7~6.4%,診斷標準如下表



糖尿病高風險群(糖尿病前期)的分類
1.葡萄糖失耐(IGT)
口服葡萄糖耐受試驗第2小時血漿葡萄糖為140-199 mg/dL(7.8-11.0 mmol/L)                                 
2.空腹血糖偏高(IFG)
空腹血漿葡萄糖值100-125 mg/dL
(5.6-6.9 mmol/L)                                             
3.糖化血色素: 5.7-6.4%
IGT: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IFG: Impaired fasting glucose

糖尿病前期代表肝臟、骨骼肌、脂肪等周邊組織有胰島素抗阻性,攝取利用葡萄糖的能力變差;為對抗胰島素抗阻性,胰臟β細胞會分泌較多胰島素,希望將血糖值維持正常範圍內,此時屬高胰島素血時期(hyperinsulinemia state)。經過一段時間之後β細胞功能會逐漸喪失,無法再分泌足夠的胰島素時,便形成第2型糖尿病,此時只有不到一半的β細胞仍有功能。這段由正常到明顯的第2型糖尿病的期間(糖尿病前期)為時約7-10年。


如何預防糖尿病

調整生活型態
減低體重5-10%
減少脂肪攝取(占每日熱量攝取<30%)
且飽和脂肪酸的攝取<10%
增加纖維質的攝取 (15 g/1000 kcal)
增加活動量(每週最少150分鐘)



調整生活型態,無有效進步時,
可考慮使用藥物的條件
一個月內體重減輕未達2kg
六個月內體重減輕未達5%
年齡小於60
身體質量指數>27 kg/m2
空腹血漿葡萄糖>110 mg/dl


糖尿病為持續惡化的慢性疾病,當被診斷為第2型糖尿病時,胰臟的β細胞功能已喪失50%以上,且可能已有明顯微血管併發症或大血管併發症,此時治療較困難、花費較高。糖尿病前期的臨床意義在於提供及早處理葡萄糖代謝異常的機會,希望能保留較多的β細胞功能,減少或延緩第2型糖尿病及其併發症的發生。由於糖尿病前期無症狀,只有經由對高危險族群做篩檢才能發現。

成人糖尿病篩檢建議
一、40歲以上民眾,建議每 3 年篩檢 1 次;
65歲以上民眾,建議每年篩檢1
二、台灣糖尿病風險評估公式顯示為極高風險者,
建議每年篩檢;中或高風險者,建議至少每三年一次
三、符合下列AB情況者,也建議篩檢
A.曾檢查為葡萄糖失耐、空腹血糖偏高或A1c5.7%~6.4%者,建議篩檢。篩檢正常者,建議每年再檢測。
B.符合下列兩個或以上危險因子者,建議篩檢。
篩檢正常者,建議至少每三年再檢測一次。
u  身體質量指數24 kg/m2或腰圍男/90/80cm
u  一等親人罹患糖尿病
u  高血壓(140/90 mmHg)或正接受高血壓治療
u  臨床表現胰島素阻抗(例如:重度肥胖,黑色棘皮症)
u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35 mg/dl或三酸甘油250 mg/dl
u  多發性囊泡卵巢症候群的婦女
u  生產 4 kg 以上嬰兒,或曾診斷為妊娠性糖尿病
u  罹患心血管疾病
u  缺乏運動

*糖尿病風險評估連結網頁


參考文獻:1. 2015糖尿病臨床照護指引





尿酸、痛風 迷思釐清

資料來源:好健康雜誌 53期  2020.07.15        諮詢╱郭佑民(臺大醫院內科部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                     撰稿╱黃倩茹 有些人在健檢報告看到自己的尿酸值顯示紅字,但身體沒有不舒服也沒有症狀,很疑惑究竟是不是有痛風?聽說痛風藥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