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27日 星期三

輕鬆預防腸保健康

文章來源: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網址: 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621&pid=1138


大腸癌簡介

         大腸直腸癌為目前國人最常見的癌症,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自民國95年以來大腸直腸癌發生人數已高居癌症發生人數的第1名,同時也是十大癌症死亡原因第三位,每年罹患人數約一萬多人,更有逾5,000人因此死亡。
       大腸直腸癌的危險因子包括年齡(五十歲以上)、動物性脂肪攝取過量、肥胖、缺乏運動、抽菸以及大腸直腸癌家族史等,不過過去研究顯示大腸直腸癌患者當中有家族病史的不超過兩成,主要成因還是年齡與飲食生活習慣所致。
   大腸直腸癌的形成與發展有其獨特之處, 一般由良性的腺瘤約需經過五至十年的時間逐步演變為浸潤癌,其初期進展速度相當緩慢。當演變為癌症之後,各期的長期預後大不同,當中第一期大腸直腸癌治療五年存活率近9成,第三期大腸直腸癌五年存活率則不到6成,第四期甚至在兩成以下,因此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戰勝大腸直腸癌最重要的原則。大腸直腸癌在初期幾無症狀,等到有出血、排便習慣改變或體重減輕,多半都已經進展至第二、三期以上。(本文由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邱瀚模醫師提供)

要如何預防並早期發現大腸癌?

 1. 養成良好飲食習慣,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類及高油脂食物。
 2. 養成每天運動習慣。
 3. 養成定期篩檢的習慣。 大腸癌多發生在50歲以後,
所以50歲以上民眾應每1~2年接受糞便潛血檢查,但是有個人或家族瘜肉症或大腸癌病史的民眾,建議直接接受全大腸鏡檢查,檢查年齡也要提早。
  

糞便潛血檢查

     據歐美國家經驗,每一至二年糞便潛血篩檢約可下降18%至33%的大腸癌死亡率。糞便潛血檢查是檢查糞便表面是否有肉眼看不出來的血液,由於大腸癌的腫瘤或息肉會受到糞便摩擦而流血,血液因而附著在糞便表面排出,所以透過糞便潛血檢查能早期發現大腸癌或息肉個案,並經由大腸鏡檢查作進一步診斷,及早接受治療,進而阻斷癌症的發生與進展,才能減少大腸癌的傷害。 目前糞便潛血檢查是使用定量免疫法,不需要飲食限制,相當簡單方便。但糞便潛血檢查並非百分之百準確,當有任何異狀時,仍應找專科醫師做必要檢查。 

補助篩檢的對象


     政府目前補助50-74歲民眾每2年一次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可持健保卡到健保特約醫療院所檢查,檢查服務資訊請洽當地衛生局(所)、健康服務中心查詢。

做糞便潛血檢查需要注意什麼


1. 在糞便的不同表面刮取適量的糞便,放入內含保存液專用的 採便管。
2. 由於糞便中的血液在室溫下會被破壞,請採檢完後盡速送回;如無法於當日立即送檢,務必先存放於冰箱冷藏保存。
 提供癌症篩檢服務之醫療院所
檢查服務資訊請洽當地衛生局(所)、健康服務中心或至下述網址查詢最新特約院所名單  

糞便潛血檢查結果及處理方法建議


正常(陰性)
   ■建議每2年定期接受糞便潛血檢查,確保健康。
   ■任何檢查都會有偽陰性個案發生,所以即使檢查結果正常,有任何異狀,均應盡速就醫。

異常(陽性,糞便檢測出血液)
  ■請即至醫院接受「大腸鏡檢查」。據統計,糞便潛血檢查結果為陽性者,每2人就有1人有大腸息肉,每22人就有1人為大腸癌。
  ■一旦發現導致大腸癌的息肉,通常藉由大腸鏡切除,若有特殊情形,請遵行醫師建議。

尿酸、痛風 迷思釐清

資料來源:好健康雜誌 53期  2020.07.15        諮詢╱郭佑民(臺大醫院內科部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                     撰稿╱黃倩茹 有些人在健檢報告看到自己的尿酸值顯示紅字,但身體沒有不舒服也沒有症狀,很疑惑究竟是不是有痛風?聽說痛風藥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