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址:http://www.hpa.gov.tw/BHPNet/Web/News/News.aspx?No=201603030001
依據國民健康署「96年台灣地區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之追蹤調查研究」結果,國內20歲以上成人每10位就有1位患有慢性腎臟疾病,另102年台灣接受透析治療之末期腎臟病人數共73,339人,盛行率3.1‰。
腎臟病發生原因,糖尿病是最主要的因素,根據國民健康署調查顯示,糖尿病人中有46.6%同時罹患慢性腎臟病,其中更有四分之一已進入「末期腎臟病前期」;此外104年台灣腎病年報資料也顯示,國人洗腎原發原因以糖尿病居第一位,佔45.0%(102年數值)。
除了糖尿病,高血壓與高血脂也是腎臟病成因之一,國民健康署呼籲,三高失控將導致腎臟加速病變,除了影響個人及家庭生活品質,更對國家社會經濟產生莫大影響,104年健保署健保門診透析治療花費高達342億元,約佔健保總預算5.7%,影響之鉅,不言可喻!
發現糖尿病;開啓健康人生
70歲桂女士於94年發現罹患糖尿病時,當時覺得人生由彩色變為黑白,從此擔心生活將與藥罐子為伍,後來接受糖尿病醫護人員的衛教,很認真依醫師指示:按時服藥、定期回診。但有一次疑似因血糖過低引起突發性手腳無力跌倒住院,為了避免低血糖再發生,兒媳幫她購買血糖機及血壓機自我監測,桂女士在罹病後,開始注意飲食均衡及持續適當運動,生活從此更為健康。邱淑媞署長表示,有許多人在罹患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才驀然發現這些慢性病都與生活習慣有密切關係,慢性病反而成為自己改變不良生活習慣的助力,從此開啟健康人生!
控制三高 顧腎之道!
除此之外,血糖、血壓與血脂的良好控制是預防和治療早期糖尿病腎臟病變的基本方法。2004年丹麥實證研究顯示加強糖尿病病患生活型態的改善及血壓、血糖和血脂的控制,能顯著降低糖尿病腎病變的機會。過去國內研究也發現,糖尿病病患進行介入控制後,當發現糖化血色素控制在7%以下(正常數值為7%),發生腎病變的風險降低了27%;另外血壓也是關鍵因素,收縮壓控制在130 mmHg以下風險降低了35%。由此可見,血糖、血壓控制良好者,可有效延緩腎臟病變發生。
民眾常發生錯誤觀念,不得不提防
- 錯誤一:西藥傷身,5成6民眾誤以為三高藥物會傷腎
依據國民健康署於民國104年「健康危害行為監測調查」,在23,872名18歲以上成人民眾中,只有2成的民眾回答按時吃藥可以「保護腎臟」,高達7成5民眾缺乏正確觀念,甚至有5成6的民眾認為按時使用糖尿病及高血壓用藥會「傷害腎臟」,且男性(57.4%)持這樣錯誤觀念的比率較女性(55.0%)高。進一步分析年齡層來看,較年輕族群(18到39歲)有高達6成(62.7%)回答按時吃藥是「傷害腎臟」,高於整體平均;而老年族群方面有近4成(41.7%)回答按時使用糖尿病及高血壓用藥會「傷害腎臟」,另也有其他近3成(31.2%)回答「不知道」按時使用糖尿病及高血壓用藥會保護還是傷害腎臟,也就是高達7成老年族群的用藥觀念並不正確。
前述結果證實了一般民眾普遍認為服用西藥會傷害腎臟的刻板觀念,也導致了不願意正確用藥的結果,其實正確使用藥物,把血糖、血壓控制到安全範圍,才是保護腎臟的正確做法。可是民間常說有病治病,沒病強身,許多民眾嗜好服用偏方、草藥、祖傳秘方等、來路不明藥品來強身,那就更是毒上加毒,非常危險!正確的作法是尋求合格中醫建議,切勿聽信以訛傳訛的秘方。
- 錯誤二:驗尿麻煩,2成民眾不知驗尿可檢查腎病變
因為腎臟受損常會有血或蛋白質流失至尿中,尿液檢查為診斷腎臟疾病方便又實惠的第一步,尤其糖尿病患者更應每年定期檢測尿液微量白蛋白,別小看尿液檢查,能提供的訊息可大呢!定期接受尿液檢驗可早期發現腎臟病變,但是國人普遍對驗尿不重視,在健保署資訊顯示,103年糖尿病病人尿液白蛋白檢查率只有50.2%,另104年國民健康署「健康危害行為監測調查」顯示,有2成民眾不知驗尿可以檢查腎病變,健康署表示,尿液有乾坤,驗尿是監測腎臟病的簡易的方法。
三管齊下 護腎有道!
為使民眾免於腎臟病風險,國民健康署邱淑媞署長提供三個有效方法,提醒民眾:1.配合醫療團隊建議規律服藥控制三高。
2.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多喝水。
3.定期檢查,
包括糖尿病人要定期驗尿,而40歲以上一般民眾應善用國民健康署免費提供的成人預防保健服務(40歲以上未滿65歲之民眾,每3年免費提供1次,65歲以上則可每年免費提供1次),該服務檢查內容有尿液檢查蛋白尿及由血清肌酸酐估算腎絲球過濾率(eGFR)之計算,可以幫助民眾早期發現慢性腎臟疾病,並給予適當治療與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