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尿酸、痛風 迷思釐清

資料來源:好健康雜誌 53期  2020.07.15        諮詢╱郭佑民(臺大醫院內科部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                     撰稿╱黃倩茹 有些人在健檢報告看到自己的尿酸值顯示紅字,但身體沒有不舒服也沒有症狀,很疑惑究竟是不是有痛風?聽說痛風藥吃了很不舒服還會過敏,真的嗎?   尿酸是體內細胞核酸──「普林」的代謝最終產物,體內的普林經過肝臟代謝形成尿酸,最後經腎臟將尿酸隨著尿液排出體外,如果體內產生過多尿酸,或腎臟排泄尿酸不良,就會產生「高尿酸血症」。一般來說,當男性每100毫升血液中的尿酸值在7.0毫克以上、女性在6.3毫克以上,便稱為高尿酸。  
最近的文章

高血糖併發症

控血糖祕訣

專業醫師傳授!糖尿病這樣控血糖 比吃降血糖藥更有效 資料來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tN5pwBIr5o

輕鬆預防腸保健康

文章來源: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網址:  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621&pid=1138 大腸癌簡介          大腸直腸癌 為目前國人最常見的癌症,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自民國95年以來大腸直腸癌發生人數已高居癌症發生人數的第1名,同時也是十大癌症死亡原因第三位,每年罹患人數約一萬多人,更有逾5,000人因此死亡。         大腸直腸癌的危險因子包括年齡(五十歲以上)、動物性脂肪攝取過量、肥胖、缺乏運動、抽菸以及大腸直腸癌家族史等 ,不過過去研究顯示大腸直腸癌患者當中有家族病史的不超過兩成,主要成因還是年齡與飲食生活習慣所致。    大腸直腸癌的形成與發展有其獨特之處, 一般由良性的腺瘤約需經過五至十年的時間逐步演變為浸潤癌,其初期進展速度相當緩慢。當演變為癌症之後,各期的長期預後大不同,當中第一期大腸直腸癌治療五年存活率近9成,第三期大腸直腸癌五年存活率則不到6成,第四期甚至在兩成以下,因此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戰勝大腸直腸癌最重要的原則。大腸直腸癌在初期幾無症狀,等到有出血、排便習慣改變或體重減輕,多半都已經進展至第二、三期以上。(本文由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邱瀚模醫師提供) 要如何預防並早期發現大腸癌?   1. 養成良好飲食習慣,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類及高油脂食物。   2. 養成每天運動習慣。   3. 養成定期篩檢的習慣。 大腸癌多發生在50歲以後, 所以50歲以上民眾應每1~2年接受糞便潛血檢查,但是有個人或家族瘜肉症或大腸癌病史的民眾,建議直接接受全大腸鏡檢查,檢查年齡也要提早。     糞便潛血檢查      據歐美國家經驗,每一至二年糞便潛血篩檢約可下降18%至33%的大腸癌死亡率。糞便潛血檢查是檢查糞便表面是否有肉眼看不出來的血液,由於大腸癌的腫瘤或息肉會受到糞便摩擦而流血,血液因而附著在糞便表面排出,所以透過糞便潛血檢查能早期發現大腸癌或息肉個案,並經由大腸鏡檢查作進一步診斷,及...

糖尿病用藥傷腎?控糖不佳反害洗腎

轉載作者:轉載自uho優活健康網 (http://www.uho.com.tw) 文章網址: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48905 文章內容: 根據衛福部106年國人死因統計, 糖尿病 高居10大死因第5位,每年死亡人數近萬人,每1小時就有1.12人死於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併發心血管疾病及腎臟病變,為糖友最常見的共病及主要死因。 糖尿病控制不良 易併發洗腎 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理事長黃瑞仁表示,國內近200萬糖友要小「心」,根據研究分析,同時併發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將平均減少壽命12年 !但糖友對於服用糖尿病藥物常有迷思,高達56%民眾認為按時使用糖尿病用藥會「傷害腎臟」。國健署資料顯示,近5成糖友同時罹患慢性腎臟病;且104年台灣腎病年報亦指出, 國人洗腎原發原因以糖尿病位居第一位(45%),可見控糖不佳才是洗腎元兇。 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許惠恒表示,美國糖尿病學會(ADA)及歐洲糖尿病學會(ESDA)共同發表2019年國際最新糖尿病治療指引,達到良好糖尿病控制外,也開始關注生活品質與其他併發症、共病發生甚至死亡的可能性,強調糖尿病照護首要目標即為共病管理,如心、腎併發症,以及降糖是否能夠安全達標,以降低未來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 每2 位糖尿病患就有1 位死於心血管疾病 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理事長黃瑞仁表示,台灣的第2型糖尿病病患併發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有1/3,而國外研究指出,每2位糖尿病患就有1位死於心血管疾病,特別是65歲以上,心血管相關併發症死亡率更高達2/3。 長期控糖不佳像把心臟泡在糖水中,糖分一絲一縷醃漬浸透身體所有器官。有研究指出,糖尿病病患相較於一般人,會提早10到15年發生心血管疾病,一旦併發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將減少平均壽命12年,糖友切莫輕忽。 另外過去常有迷思歸咎於西藥濫用導致洗腎,事實上血糖過高才造成腎臟的負擔,呼籲糖友應遵從醫囑服藥控糖。 糖友服藥順從性需配合 助控制病情 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許惠恒表示,臨床中遇糖友誤以為糖尿病治療藥物會傷害腎臟,而不按醫囑服藥,反而讓腎功能快速惡化。 糖尿病藥物治療應考慮:(1)有效降糖、(2)保護心血管、(3)保護腎臟、(4)減少低血糖發生、(5)對體重的影響。 建議糖友接受多種糖尿病藥物治療時,諮詢專業醫...

「脂糖肝」易得肝癌!

資料來源:好健康雜誌 45期  2018.7月號        撰稿╱粘曉菁醫師                               (臺大醫院家庭醫學部兼任主治醫師) 台灣國家衛生研究院日前發布一項研究證實,脂肪肝、糖尿病及三酸甘油酯過高,是非病毒性肝炎肝癌病人的致癌3大危險因子,容易跳過肝硬化階段而直接導致肝癌,消脂保肝,刻不容緩! 沒有B肝帶原,也沒有C肝,依然有可能罹患肝癌嗎?答案是肯定的。國家衛生研究院使用人體生物資料庫「台灣肝癌網」,收集大量肝臟腫瘤病人的生物樣本及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研究顯示, 代謝性疾病風險因子與非病毒性肝癌有顯著相關,其中最重要的3個風險因子分別為脂肪肝(由超音波檢測)、糖尿病史、三酸甘油酯過高(Triglyceride簡稱TG,大於160 mg/dL)。

三高藥傷腎拒服藥?護腎2大迷思~專家說給你聽

轉載作者:轉載自三立新聞網 ( http://www.setn.com ) 文章網址: http://www.setn.com/News.aspx?NewsID=388935 文章內容:  記者楊晴雯/台北報導 國內近期有項剛出爐的「護腎習慣大調查」指出國人2大護腎迷思,包括很多人以為三高及代謝症候群是老人病,但其實銀髮世代較年輕人更有健康行動力、有助遠離腎病;近3成民眾以為三高藥物傷腎,因此未按時服藥,對此專家提醒,將血糖、血壓控制到安全範圍,才是護腎的正確做法。